活動日期 : 2023.11.29

英英國與台灣研究分享交流活動:倫敦大學學院博士候選人侯盈君、國家住都中心

由中心成員江穎慧教授發起,邀請倫敦大學學院(UCL)THE BARTLETT SCHOOL OF PLANNING 博士候選人侯盈君至政大進行學術交流活動,其研究關注「半官方都市更新機構」(Quangos)政策;本次交流活動亦邀請國家住宅與都市更新中心同仁與會交流,並分享近期住都中心以「591 租屋市場價格動態資料」分析租金的研究成果。

本次交流活動除 LiSSi 中心主任林子欽教授、執行長林士淵教授、中心成員丁秀吟與吳文傑教授出席之外,更有文化大學都市計劃與開發管理學系葉佳惠教授、政治大學創新國際學院陳虹穎教授出席交流,在場多位研究者皆是自英國取得博士學位,期待未來能有更多的交流、討論與合作。

本場交流重點:英國與台灣「半官方都市更新機構」政策比較

侯盈君研究關注「半官方都市更新機構」的角色與困境,並以臺北市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進行比較。1970年代的英國,在柴契爾主義下的都市治理改革,新自由主義興起、逐步轉向福利國家私有化,半官方都市更新機構(Quangos)成為開發責任移轉、權力下放的象徵。彼時,機構任務以閒置土地開發、大規模都市更新為主,企圖補足公部門能量,解決商辦招商與住房供給問題;然而,財務平衡、政權更迭,以及過度市場化加深社區貧富差距與發展不均等問題,都一一引來批評聲音。

時間來到 2012 年倫敦奧運籌備期間,主導賽事場館與選手村轉型的更新機構 London Legacy Development Corporation(LLDC)成立,開始著手東倫敦地區大規模更新計畫——提供可負擔住宅、招商引資提升地方經濟、提升與維護整體環境,儘管政策立意良善,仍因過度仰賴市場(例如:可負擔住宅價格仍難以負擔)等原因引來不少批評。

回到台灣政策脈絡,2000年中央政府派員赴英國考察、2007年經建會委託國土中心完成「都市再發展專案調查」,明確指出台灣的都市更新,應由國家主導設立不同層級開發機構,但怎麼界定「半官方都市機構」角色,卻礙於沒有法規與財源支持,以及地方政治問題等因素干擾,直至2012年臺北市郝市府時代,才著手試辦臺北市都市更新中心,並於2016年柯市府時代正式成立——政策目標為公辦都更加速老舊地區更新、提高公私部門合作開發效率、提高公共建設與社會住宅供給,現階段已有斯文里、南機場、南港產專區等案例成果。

比較英國、台灣之「半官方都市機構」角色,前者為公司(corporation)、後者多為中心(centre)角色;英國主導之開發內容較複雜、通常涉及整體開發,台灣則以尺度相對小的專案為主,但同樣會面臨政治、市場等風險因素影響運作。

Categories:

Tags: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