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日期 : 2021.12.13

范噶色/社會科學中時空展現之整合: 機會與挑戰

當社會科學遇上社會議題,會出現甚麼樣的困難或挑戰?本中心副執行長Stephan van Gasselt(范噶色)受邀在社會科學學院 Brown Bag Talk 系列講座第二場中為題進行演講,談談「社會科學中時空展現之整合:機會與挑戰」。van Gasselt 副教授來政大地政系任教已有五年,他從原始的自然科學領域踏入社會科學領域,在應用空間數據的分析上總是有著獨到的觀點。對於這個主題,老師首先談到空間數據對於社會科學的應用和重要性,近年來像是人口密度、社會環境、經濟發展等社會組成要素,其空間屬性透過研究學者建立模型或是資料視覺化的方式,皆能輔助後續觀察趨勢及相關特徵。而空間數據、空間資料的建立就不得不談及地理資訊系統的發展。這項技術最初於1960年代應用於工程領域中,後來發展成數據科學(Data science)與資訊科學(Information science)。資訊科學提供做為地理資訊系統的工具,最終約在1990年代發展為空間科學(Spatial science),並嘗試將空間與社會科學進行整合。從這長遠歷史可以看到空間數據應用的複雜性,在不同領域間試圖整合,並應用於解決相關的社會問題上。然而老師也提出兩個問題:整合到底涉及什麼?為何難以做到?在應用空間分析於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選擇何種分析模型、設定何種參數、甚至將數據視覺化是否能夠回答最初的研究問題皆會是可能遭遇的困難。除了目前的數據與方法都變得越來越複雜,現今的社會問題也非單一歸因,資訊科學家與社會科學家之間的溝通也是一個挑戰。

演講後的討論非常緊湊精彩。社會科學學院長楊婉瑩也提到彙整的各學科演變非常有趣,提供了社會科學研究者定義自己的位置,更期待未來出現更多跨學科的研究。社會系鄭立軒老師也由社會學的角度,指出鄰里關係傳統以空間可近性衡量,在通訊科技發達的今天,如何找出新的定義,以及空間科學可以扮演的角色。台灣政經傳播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洪國智也同意講者觀點,空間科學與社會科學的合作,必須發展出以問題為中心的方法,而不是單純的工具應用。

本中心主任林子欽過去與 van Gasselt 老師有多次的合作經驗,他也提到這幾年來試圖將空間科學技術引入解決社會問題就是希望能夠以不同的角度觀察資料特徵,進一步找出一些潛在的關聯性,這也是空間社會資料整合研究中心最初設立宗旨。他同時也提醒,不同學科間的對話 (dialogue) 並非一蹴可成,需要不斷的嘗試。相信在中心的推動之下,這會是一個很好的實驗空間,也期待能在面臨這些挑戰時能夠去擴展不同學科間的合作機會。


◉ 政大校訊報導請見〈社科院 Brown Bag Talk 講座 范噶色談時空特徵應用〉

Categories:

Tags:

Comments are closed